网站首页   德检概况   检察动态   检务公开   德检风采   法律法规   检察文化   基层党建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国境线上的田园牧歌 ——陇川县人民检察院挂钩帮扶纪实
时间:2020-08-25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仲夏的德宏,时风时雨,万物生长。 

横跨在陇川县陇把镇吕良村和缅甸肯丁寨之间的肯丁河流水潺潺,蜿蜒向下,滋养着两国边民。缅甸一侧,群山中民居散落,偶有摩托车在泥泞的道路上穿梭。中国一侧,格桑花开正艳,座座民房青瓦红墙与群山相得益彰,家家户户国旗迎风飘扬。 

陇把镇吕良村是抵边村寨,与缅甸仅一河之隔,是一个以景颇族、汉族为主的边境民族村寨。全村共280户1267人,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69%,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收入为主。2014年,吕良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267人,贫困发生率27.08%,成为全县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寨。2019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2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11元,全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 

2015年以来,陇川县人民检察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以及中央、省、州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根据吕良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扎实开展精准帮扶,将落后贫穷的吕良村打造成为国境线上的田园牧歌,树立了边境民族村寨脱贫致富的生动典范。 


 

强组织 重引领 国境线上党旗飘 

 

陇川县人民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多次组织召开党组会议,专题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研究解决挂钩村民房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举全院之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为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克服司法体制改革、监察体制改革和人少案多等重重困难,先后抽调7名干警进驻陇把镇吕良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抽调2名干警协助县委脱贫攻坚指挥部工作,检察长率先垂范,党组班子带头谋划、带头驻村开展工作,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户112户363人,直接投入工作经费105.55余万元。
 

按照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关于“乡有规划、村有方案、组有计划、户有措施”的要求,围绕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贫困人口减少、增加农民收入等,以定目标保期限、定时间保进度、定帮扶保责任、定产业保增收、定设施保改善、定培训保就业、定技能保致富、定考核保实效“八定八保”为内容,科学编制了《陇把镇吕良村委会脱贫攻坚规划》,紧紧围绕脱贫摘帽的目标,算好时间账,绘好“路线图”,挂图作战。同时,在准确掌握每户贫困户致贫原因的基础上,按照“一户一法”要求,以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为重点,分类分户确定帮扶措施和责任人,确保“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工程、一户一套扶贫措施”,实现增收致富项目到户、帮扶责任到人。 

“产业发展到哪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攻坚脱贫中的引领、带动、示范作用,发动党员对先干、先学、先试、风险先承担、市场先开拓,形成示范效应。”陇川县陇把镇吕良村支书雍英顶指着新建的房屋和连片的蚕桑基地介绍到。 

在推进吕良村脱贫攻坚工作中,从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入手,以村党总支书为基础,采取分片包组、因户施策等措施,将开展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重点抓好加强小组干部带动能力入手,把对待群众有感情、带领致富有办法、脱贫攻坚有思路的党员及骨干选拔为村组干部,把民兵、青年、妇女负责人、致富带头人和各村小组长纳入重点学习教育对象,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在村寨实施脱贫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过程中,锻炼村组干部,鼓励村组干部带头先行先试,让贫困群众进行发展建设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得各项扶贫措施不仅有上面抓,还有下面应,有力保障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强基础  育产业  精准帮扶稳增收

 

为切实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陇川县人民检察院全员出动,党员干警积极深入吕良村开展工作调研,与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对上号、挂上钩、结上对,对人居环境、产业现状、设施条件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听取群众的意见和想法,积极商讨对策,建立了一户一册扶贫台账,准确掌握基础情况,查找致贫原因,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户,实施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教育支持脱贫一批、健康救助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激发内生动力脱贫一批等“七个一批”,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通过大力实施四类和农村住房改善工程,非建档立卡户的危房改造全力推进,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大幅改观。2014年以来,吕良村共实施C、D级危房改造203户,投入资金809.05万元,涉及建档立卡户109户,投入建设资金566.05万元。2018年,吕良村脱贫退出的所有贫困户房屋结构体系整体安全稳固,均达到A、B级标准。 

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超过贫困线,达到不愁吃、不愁穿的扶贫目标,通过对现有产业进行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加强提质增效,巩固提升贫困户现有甘蔗、畜牧业收入的基础上,注入新的产业,以发展坚果、黑木耳、桑蚕等产业,实现脱贫增收。2016年以来,组织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20余场次,发展桑蚕种植2139.4亩,其中建档立卡户51户,种植400亩,实现增收脱贫。积极协调小额信贷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贫困户发展甘蔗、蚕桑产业和生猪、肉牛养殖业,全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产业扶持实现全覆盖。全州首片千亩蚕桑基地落户吕良村,项目稳步推进,示范带动作用凸显。 

通过积极实施各类帮扶项目,全村累计投入产业项目帮扶资金达2343.18万元,村寨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产业发展得到有力推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全村脱贫攻坚工作基础得到有力夯实。2019年吕良村所有已脱贫退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达到了7711元以上,超过国家扶贫标准,达到“不愁吃、不愁穿”基本指标。 

    

 重思想  强宣传 景颇边寨展新颜

 

 

脱贫攻坚过程中,陇川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把加强宣传教育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组织“五用”(用民族干部宣传、用民族语言讲解、用民族文字阐述、用民族节庆展示、用民族文化体现)宣讲队,以入户走访、召开政策宣讲会、举行文艺汇演、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法律法规,全面深入讲解脱贫攻坚和党的惠民政策,开展感恩思进教育,把党委、政府脱贫攻坚的有关政策、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全面地宣传到家家户户,让群众不曲解政策,让干部执行政策不打折扣,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营造人人知晓政策、人人参与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坚持扶贫先扶“智”,着力在精神扶贫下功夫。通过送宣讲、送演出、送温暖、送政策等形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勤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坚定群众脱贫致富信心,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引导群众养成勤于劳动、文明健康生活的良好习俗,群众精神面貌和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同时,通过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倡导农村红白喜事节俭办事,切实减轻贫困群众的人情支出负担,引导农村群众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摆脱贫困、勤劳致富上来。 

针对吕良村发展基础差、底子薄、资源少的实际,为全方位助力村寨实现脱贫目标,建立长效稳固的工作格局,陇川县人民检察院立足单位职能,积极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将强边固防、边境维稳、禁毒防艾、民族宗教、生态治理等日常性工作,充分与村寨脱贫攻坚工作有机融合,利用各项工作开展带来的社会性公益岗位政策,把有意愿、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纳入公益岗群体,在开展日常工作中,积极组织配合公安、海关等部门开展打击毒品、边境走私、非法越境等违法犯罪行为,以现实事例引导教育,强化了边境地区党员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家意识、国门意识、国土意识、国民意识、国防意识,鼓励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树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发展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帮助贫困户拔掉思想穷根。建立干部职工、驻村工作队与曼崩全体村民“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模式,针对贫困户因学致贫、因病致贫、因毒致贫的特殊情况入户动员宣传,发挥挂钩干部工作优势,积极帮助争取政策扶持,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措施构建全面合力助推脱贫的工作格局,有效转变了村寨贫困群众的思想意识,村民们不再为吸贩毒人员的干扰而担心、不再为看不起病而困扰、不再为子女厌学而揪心,吕良村1267名群众,在中缅边境线上,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如今,吕良村已不再是当年的贫困村,该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内各项产业发展有了基础,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正在一步一步走向小康。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党中央、省委、州委的坚强领导,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陇川县人民检察院的倾力帮扶下,吕良村1267名群众定能用勤劳的双手,绘就一份边境少数民族村寨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完美画卷。 


 

友情链接